会议嘉宾|第四届全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
发布日期:2023-11-15 





人工智能作为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核心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自2019年首次召开以来,以“促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交流、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对接、提升人工智能创新能力、培养人工智能青年才俊”为宗旨,在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经成为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交流、机器人关键技术、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权威学术和技术交流平台。


 在连续成功举办三届大会基础上,由中关村智友天使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杂社、江南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将于2023年12月15日-17日江苏无锡举办,本次大会将以“智能新时代 共筑新未来”为主题,将邀请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相关专家、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莅临参会,围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关键技术领域中的最新学术进展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学者提供一个展示最新科研成果、寻求全球合作的平台,促进相关领域学术成果的转化。


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如下:

智能计算和机器学习
工业机器人、微纳机器人
大数据与物联网
工业互联网
智能传感技术
基于大数据的学习、优化与决策
机器人智能控制技术
智能控制、智能制造和高端自动化
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
无人系统智能控制 
⑪自然语言处理、知识表达与推理、数据挖掘
⑫人工智能与其它领域交叉研究
⑬人工智能伦理、隐私、公平、安全

组委会竭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与学生、企业家、投资者参加本次盛会。

会议网址:http://www.caipr.com.cn/



一、时间地点


会议报到:2023年12月15日

会议时间:2023年12月16日-12月17日

会议地点:江苏•无锡  无锡融创施柏阁酒店(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融创文化旅游城3号)


无锡融创施柏阁酒店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融创文化旅游城3号


二、会议日程


第四届全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
时间地点内容
12月15日无锡融创施柏阁酒店代表报到
12月16日无锡融创施柏阁酒店大会开幕式、大会报告、主题论坛、墙报交流、成果展及仪器设备展、欢迎晚宴
12月17日无锡融创施柏阁酒店主题论坛、墙报交流、成果展及仪器设备展、参观交流、闭幕式、颁奖:会议论文优秀墙报奖
注:议程最终以会议现场为准



三、报告嘉宾





嘉宾


孙富春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CAAI/CAA Fellow,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兼任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长聘教授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机器人中心主任。兼任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机器人总体专家组成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和中国认知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智能机器人专委会主任。兼任国际刊物《Cognitive Computation and Systems》和《AI and Autonomous  Systems》主编,《CA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执行主编,国际刊物《IEEE Trans. on Cognitive and Development Systems》,《IEEE Trans. on Fuzzy Systems》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 Automation, and Systems (IJCAS)》副主编或领域主编,刊物《Journal of Biomimetic Intelligence and Robotics》和《Robots and Autonomous Systems》编委。




报告题目


触觉感知的问题与出路?

触觉是用于获取环境信息的一种重要知觉形式,是人类与外界交流的重要通道。如何能让机器人拥有人类一样的触觉感知能力一直是学术界和工业界探讨的热点问题,而触觉传感器作为机器人获取触觉感知的装置也被中国日报评为了35项卡脖子技术之一。本报告将围绕触觉感知“脖子”卡在哪里的问题展开讨论。首先以“机器人如何获得像人一样感知能力”为题,分别从“密度、模态、区域、量程”以及“动态性、稳定性”的角度分析了现有触觉传感器的主要不足、技术瓶颈和可能的解决途径。其次以“触觉传感器如何提高机器人的认知能力和精准操作能力”为题,讨论了触觉表征、视触觉联合表征与融合实现操作目标物体特性、形态识别,以及操作技能的学习问题。接着,介绍了研究团队在触觉传感器以及机械手灵巧操作方面最新研究成果。最后,对机器人触觉感知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嘉宾




高会军

高会军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智能控制与系统研究所所长;欧洲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IEEE Fellow、香港大学荣誉教授;曾任全国青联常委、黑龙江省青联副主席。高会军教授研究方向为智能控制与装备、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等。发表IEEE Transactions汇刊论文200余篇,获授权国家/国际发明专利百余项。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青年科技奖、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科学探索奖等荣誉。任IEEE工业电子学会副主席、IEEE机电一体化汇刊主编,获IEEE诺伯特·维纳奖、IEEE尤金·米特尔曼成就奖。培养的多名学生入选长江学者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




报告题目


《面向类器官再生的显微操作智能系统》

类器官是在体外培育的、保有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的细胞团,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是国际前沿热点方向。本报告介绍面向类器官再生的显微操作智能控制方法、系统及应用。针对类器官再生机理复杂、生长轨迹控制难、细胞操控精度低等难点问题,基于智能控制与显微操作相关技术,研究类器官再生模型智能构建、类器官生长状态多维感知、类器官生长过程智能控制、类器官细胞微纳操作等理论与方法,建立面向类器官再生的显微操作智能系统,推动类器官在病理研究、药物研发、个体化诊疗等生物医药领域的重要应用。







嘉宾



刘新宇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机械与工业工程系Percy Edward Hart特聘教授,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美国和加拿大机械工程学会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微纳和软体机器人学、柔性电子器件、微流控器件与系统。在机器人和生医结合领域的国际期刊和国际会议上获得10项最佳论文奖。现任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微纳机器人专委会主席,IEEE Robotics & Automation LettersFrontiers in Robotics and AI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主编,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IEEE Transactions on Nanotechnology主编,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 客座编辑




报告题目


柔性传感与软体机器人技术


In the past decades, significant efforts have been spent on developing soft sensors, electronics, and robots for more efficient and seamless interactions between human and engineering systems. In addition, natural biological systems have also provided enormous inspirations for novel biomimetic designs of soft robots. Together, all these activities have gradually blurred the boundary between our natural biological systems and artificial machines, which may eventually realize the scientific fantasy of cybernetic organisms (cyborgs). My research group at University of Toronto is working at the interface of soft/stretchable sensors, electronics, and robotics. In this talk, I will describe our recent work on developing polymer-based soft sensors and electronics and introduce our progress on optogenetic locomotion control of a living soil-dwelling nematode C. elegans for microrobotic applications.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demonstrations will be presented to showcase how new sof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are designed to construct multifunctional sensors and electronics for wearable sensing,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 and soft robotics; and how the optogenetic worm locomotion control strategy could potentially convert a small organism into a living soft microrobot. Finally, the future work along these directions will be briefly discussed.






嘉宾




吴新宇

吴新宇,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国家杰青,国家万人领军,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专项专家组成员。现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智能仿生中心主任,广东省机器机器人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中科院人机智能协同系统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目前主要从事人机融合服务机器人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在IEEE TRO, IEEE TASE, IEEE TIE, IEEE TSMC等机器人领域国际期刊和ICRA, IROS等国际机器人会议上发表论文26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二本,入选斯坦福大学与爱斯维尔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排名第一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2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8年)和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年)等科研奖项。他是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入选深圳市鹏城学者特聘教授。




报告题目


外骨骼机器人发展与思考

外骨骼机器人在助老助残、物流搬运等领域具有优异的应用前景,其人机融合程度直接决定了助力助行的效果。报告系统介绍了多细分领域下肢外骨骼的研究前沿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归纳总结了人机共融外骨骼机器人发展面临的共性挑战。以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研发的自平衡下肢外骨骼、柔性-刚柔并济外骨骼、搬运助力外骨骼等代表性系统为着力点,解析了人-外骨骼系统耦合建模、结构相容设计、运动意图识别、高精度力位控制等关键技术,最后研判了人-外骨骼进一步深度共融的技术发展趋势。







嘉宾


喻俊志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海洋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IEEE Fellow、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曾)担任多个国际期刊包括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I、Bioinspiration & Biomimetics、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等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机器人、机电一体化、计算智能等。在机器人与自动化领域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包括IEEE汇刊论文1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美国专利6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7,排名第3)、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013,排名第2)、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2021,排名第1)等。




报告题目


《水下仿生跨介质机器人设计与运动控制》


“能者为师”,海洋动物的高效率、高速度、高机动性、低噪声等优点,使其成为科学家们研制新型高速、高机动、低噪声的仿生水下机器人模仿的对象。当海洋动物的速度超过某一阈值,便能够以动能换取势能,从水中冲向空中,这种跨介质运动称为跃水。跃水运动是海洋动物高效高机动行为的集中体现,也是水下仿生学研究的理想目标之一。本次报告以跃水机器海豚和机器飞鱼为例,从高速高机动运动的视角,着重介绍机械仿生、传感设计与运动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和工作重点进行分析和展望。







嘉宾



冯恩波

1991年华东理工大学博士学位。1991-1994年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做博士后并留校任教。1994-1997年分别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年起,曾任塞拉尼斯公司高级工程师和先进过程控制主任工程师、壳牌石油先进过程控制与优化主任工程师,加拿大石油先进控制与优化部门主管。2017年9月加入中国化工集团,任蓝星集团持续改进和卓越运营中心负责人,兼任化工集团流程工业大数据首席科学家。

现在受聘于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华东理工大学教授,中国自动化学会过程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委、工业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常委、国家流程工业智能调控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应急管理部和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化工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




报告题目


《从源数据到GPT:流程工业装置安全与优化运行的新范式》

本报告对人工智能在流程工业的应用展望:

智能化生产: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包括生产计划、生产调度、过程控制、产品质量管理等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优化流程:包括生产流程、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提高流程的效率和减少成本

智能维护:设备的智能维护和故障预测,提前发现并解决设备潜在的问题,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智能决策:实现数据驱动的决策,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智能决策支持。

分析了GPT目前的局限和可能的技术发展:

数据获取难度大:流程工业数据分散、多样,难以获取和整合,影响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效果。

数据质量要求高:由于数据采集设备的问题或数据噪声的影响,导致数据质量不高,对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和应用效果产生影响。

模型的可解释性差:目前,许多深度学习模型的可解释性差,难以让人们理解其决策的依据,影响了其在流程工业中的应用。

人才短缺:流程工业中懂得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人才短缺,影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流程工业中的推广和应用。







嘉宾



李智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席教授、中科院特聘研究员、IEEE Fellow、AAIA Fellow、博导、博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IEEE SMC学会管理委员会成员(BOG Member)。主要从事可穿戴机器人和生机电系统理论及应用研究。发表SCI/EI论文40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1.7万余次。入选2019-2023全球高被引科学家(Highly Cited Researchers),IEEE RAS学会 杰出讲座教授(IEEE Distinguished Lecturer), “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近5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黑龙江自然科学一等奖、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励5次,获得IEEE TNNLS杰出论文奖和IEEE TMECH最佳论文提名奖等国际学术奖励9次。现任、曾任多个顶刊编委,如: IEEE Trans.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高级编委,Journal of Intelligent & Robotic Systems 高级编委,IEEE Trans. Robotics, IEEE Trans. Fuzzy Systems,IEEE Trans. Cybernetics, IEEE Trans. SMC: Systems, IEEE Trans. Mechatronics等期刊副编。




报告题目


《自主机器人与无人系统》


从仿生、仿人到人机共融多层次介绍自主机器人与无人系统方面的工作进展。



四、赞助及权益


01
主会场赞助

赞助金额:6万

主要权益:
1、可列为协办单位,单位领导人(1位)在嘉宾席就座,享贵宾VIP待遇,座席优先安排;
2、提供20分钟演讲机会(主论坛);
3、单位名称、LOGO等在大会程序册、签到板、背景板等会场物料中呈现;
4、单位宣传册(限量1份)入大会官方资料袋;
5、大会程序册提供赞助单位单位一版彩色广告(A4,内容自备);
6、主会场门口放置单位易拉宝一对(内容及易拉宝自备);
7、单位名称、logo在会议期间宣传海报、微信海报中呈现;
8、会后获得参会代表通讯名录1份;
9、安排标准展位(3m*3m)一个,优先选择最佳展位;
10、参会名额*6;


02
展位赞助
赞助金额:3万

主要权益:


1、单位名称、LOGO等在大会程序册、签到板、背景板等会场物料中呈现;
2、大会程序册提供赞助单位单位一版彩色广告(A4,内容自备);
3、主会场门口放置单位易拉宝一个(内容及易拉宝自备);
4、单位名称、logo在会议期间宣传海报、微信海报中呈现;
5、安排标准展位(3m*3m)一个;
6、参会名额*4;



03
实物赞助

赞助金额:1.5万

主要权益:


1、大会程序册提供赞助单位单位一版彩色广告(A4,内容自备);

2、单位名称、logo在会议期间宣传海报、微信海报中呈现;
3、参会名额*2;
注:具体实物赞助物品及数量根据实际商定,但总价值需与赞助金额匹配。

点击下方链接,下载赞助权益电子版pdf文件。

第四届全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赞助合作方案一览表.pdf


五、商务联系方式



(可邀请展示新成果,参与论坛报告)

谷瑞:18355423366(微信同号)

E-mail: 1784288990@qq.com



六、组织机构


支持单位:
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关村智友天使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杂志社
江南大学
联合主办单位:
无锡学院
东华理工大学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太原工业学院
承办单位: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
陕西理工大学
协办单位:

湖南大学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苏州大学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京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东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牛津布鲁克斯学院)

河北省智能化施工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河北工业大学)

湖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河南工学院

中原工学院

武汉科技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河北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西安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

南京晓庄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河南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河南科技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

重庆邮电大学软件工程学院

重庆文理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广西类脑与计算芯片重点实验室

湖南工程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

广东海洋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淮阴工学院无人机研究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

温州理工学院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

南京真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南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西京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西南石油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

贺州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贵州商学院

山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

山西省区块链研究会

冶金装备及其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机械传动与制造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大型构件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无锡市自动化学会

无锡市电机工程学会



六、组织委员会


大会名誉主席:
王田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中关村智友天使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院长
中国电子学会嵌入式系统与机器人分会主任委员

大会主席:

宋 锐

山东大学教授

长江学者


刘连庆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副所长


栾小丽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院长